7月12日,我院暑期實踐隊員走訪管頭村、東裏村、大元村和水閣村四個村莊,深入中小學學生家中,調查目前烏石村村民對經濟困難中小學生資助政策了解情況並普及學生資助政策。
目前,我省已經建立健全了以“獎、貸、助、補、減”爲主要內容的普通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所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可以享受相應的國家資助。此次主要調查金華市磐安縣烏石村村民對中小學、大學的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了解情況、搜集資助政策實施的問題、普及學生資助政策,並記錄烏石村符合資助政策條件的學生。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隊員們從烏石村厲會計處了解到,烏石村對貧困生並無資助政策,烏石村的學生數量較少,大都在鎮上上學,個別中小學生的資助由尖山鎮人民政府負責。政府的資助途徑主要通過學校負責人員實地調查,確立學生名單,最後給予資助。
根據厲會計提供的家庭困難戶名單,隊員進行調查訪談。“我有三個女兒,一個上幼兒園,另外兩個上小學。”厲姓村民這樣向隊員說道,該村民家中孩子多,年齡跨度大,家庭經濟上有一定困難,但他卻並不了解資助政策。爲此,隊員們詳細講解了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資助政策,以期幫助他的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支持。據悉,烏石村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莊的年收入不斷提高,逐漸實現脫貧,但教育方面的資助信息的傳播和落實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幼兒園的資助政策的實施,較爲匮乏。
另一名高中畢業的烏石村學生在訪談中談到,在她上高一的時候,資助政策實施存在“名額有限,先到先得”的現象,但目前學校申請的資助經過個人申請、學校調查、落實資助三個主要步驟,一旦確立符合資助的對象,就會落實,不再有數目的限制。較幼兒園、小學而言,高中的資助政策較完善。
“現在的孩子都接受義務教育,政府政策的支持,減輕了我們在教育方面的負擔。”受訪者對貧困生資助政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表示非常樂意接受這一項政策。隊員們也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真切地幫到孩子們,助力他們的求學之路。
文字/钟轩挺 熊宁 郑珺戈